法治•微信亟需加强诚信体系建设

 2017-03-02 15:45   陆高峰

  前段时间,微信刷量工具崩溃,导致一些微信公众号“大V”变成“大伪”,纷纷出现 “裸泳”和“被扒下底裤”的现象,再一次暴露了微信的诚信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微信从2011年1月21日发布测试版以来,到如今仅近6年时间,就已经发展成为活跃用户数仅次于QQ,用户增长速度明显高于QQ的社交应用工具。据腾讯发布的2016年上半年业绩报告显示,微信和WeChat合并月活跃用户数已经达到8.06亿,同比增长34%。

  随着微信用户数量的快速增长,微信在功能上也不断“开疆扩土”。从即时通讯、朋友圈、公众号、点赞等简单的信息分享功能,发展到微信支付、微商、购物、游戏、植入广告,以及摇一摇、扫一扫等众多商业和娱乐功能。其根本目的是要通过用户来创造价值,尽快完成用户价值向商业价值的转换,从而实现微信的“变现”。

  在 “一路奔跑”式的快速发展过程中,微信自身在内容、用户和功能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以及整个社会在对微信使用与治理中存在的不足,也不断暴露出来。其中,最为明显、社会影响最为严重的就是诚信体系建设的缺失问题。这导致一些不良信息发布主体,缺少诚信约束意识,无视用户需求和社会责任,肆意采取欺诈、低俗、恶意炒作等非法方式博取转发量、点击率,或者变相推销商品,诱导、误导用户抢购,从而达到非法牟利的目的。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种:

  非法获得关注。通过低俗、色情、标题党或者编造虚假、耸人听闻的信息提高关注度、订阅量,间接获取其他商业利益。典型的如2015年11月江苏常州武进一名保险业务员,为了博人眼球增加其微信的关注人数,竟在微信圈编造散布“武进六岁女孩双眼被挖”等谣言。山东某微信公众号也曾连续发布《瘆死了!沂南、兰陵,突发大面积诡异现象》《鲁Q016**,你大半夜拉尸体的事被人曝光了!!》《沂南人民医院女护士私密视频流出!好妖娆》等低俗信息。这些微信发布者大都希望通过发布这类非法低俗信息获取关注度,企图“做大做强”后便于推销商品、服务或者获取广告投放。

  为营造风清气正的网络空间,在“净网2016”专项行动中,全国各地各级“扫黄打非”部门积极协调联动,先后对云盘、网络直播平台、微领域、不雅视频事件、新闻客户端等重点领域进行集中整治,严厉打击网上淫秽色情信息。截至2016年11月底,各地共清理处置淫秽色情等网络有害信息327万余条,查处、关闭违法违规网站2500余家。

  扰乱市场秩序。通过编造虚假信息,诱导、误导用户购买所推荐的商品或服务,直接获取非法利益。近阶段,上海、成都等地均出现一些房产开发和经销商,利用微信编造谣言,发布房地产调控、房价暴涨等信息,营造房价上涨、房产供给紧张等假象,诱导公众抓紧抢购等违法现象。

  非法代购经销。打着代购、直销、公益等招牌,诱导用户购买假冒伪劣商品,侵犯用户利益。一些网络经销商看到微信用户数量众多,同时又缺少成熟网络经销平台中的良好监管机制,于是利用朋友圈和熟人转发关系,以国外代购、厂家直销或者公益慈善等名义,大肆推销各种来路不明,缺少质量保障的商品,以此非法牟利。严重的还出现一些非法分子,通过假冒或盗取他人账号的方式,推销劣质商品,或发送“木马”链接等方式骗取他人财物。

  非法“刷量”获利。通过数据造假、非法排行榜等手段,欺骗用户投放广告或者直接套取风险投资。典型的如近期微信公众号刷点击量的工具崩溃后,一些阅读量动辄10万+的微信“大号”露出了尾巴。以往靠虚假“刷量”工具支撑起的阅读量出现断崖式下跌,仅为平时的几十分之一甚至百分之一。由于广告商的广告投放往往直接与阅读量、点赞数等量化数据挂钩,一些不良微信运营商动起了数据造假的心机,一些专门提供“刷量”“刷粉”的服务商也从中嗅到商机,一条“黑色产业链”就这样形成了。如今,网上帮助刷微信阅读量、刷粉丝数量的各类小广告仍然屡见不鲜。

  变相品牌推广。通过软文、伪公益、集赞、强制转发等方式,变相宣传产品或服务。软文是微信中最为常见的变相广告推广形式,其中相当数量的健康、养生、减肥、美容、房产、理财等文章均为植入广告式的软文。还有的采取欺骗的手法,通过发布虚假的寻人启事、寻狗启事、寻物启事等公益服务信息的方式,来植入营销广告品牌或联系方式,并诱导用户转发扩散。或者通过欺诈性的点赞送礼活动,来诱导用户参与。更严重的甚至编造宗教、迷信、恐吓性信息,强制用户扩散转发,以实现所谓的“病毒式营销”。

  微信拉票。通过朋友圈拉票,帮助亲友或单位获取名誉或物质利益。目前微信朋友圈各类拉票行为十分常见,有帮助子女或者亲友参加比赛竞选的,有帮助单位参加评比评优的。基本上是你方唱罢我登场。这种行为看似助人为乐,实则破坏社会诚信。

  当前,微信在快速发展过程中,存在着过度商业化和治理不足等问题。无论微信作为一个信息分享平台,还是一个营销金融工具,诚信缺失都将是影响其能否良性发展最为根本性的问题。虽然微信自身也通过技术过滤、人工审查和用户投诉等方式,对一部分欺诈、色情、虚假、侵权、恶意营销等信息进行治理,但是,建立一套有效的用户信用体系和评价机制,对一些失信信息发布和营销主体实行退出机制,才是解决微信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作者单位:浙江理工大学文化传播学院,编辑李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