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都互联网协会新闻评议专业委员会
2017年度第一次会议公报

 2017-03-15 10:04   

  2017年3·15前夕,市网信办、市食药监局、市科协指导首都互联网协会新闻评议专业委员会召开2017年度第一次会议,北京地区网站联合辟谣平台、蝌蚪五线谱网和微博联合辟谣“塑料紫菜”。会上,市网信办、市食药监局、市科协等部门介绍了联合相关部门、专业检测机构、专家学者、属地网站对“塑料紫菜”辟谣情况。

  科学辟谣,谣言止于科学检测

  会上,针对近日网上热传的“用塑料袋制作紫菜”小视频,市网信办联动市食药监局作出回应。市食药监局相关负责人表示,近三年北京共抽检紫菜样品278个,检测了苯甲酸、山梨酸等防腐剂,柠檬黄、日落黄等着色剂,铅、无机砷、甲基汞等重金属,多氯联苯、亚硝酸盐、二氧化硫、致病菌、霉菌等近30个项目。结果显示,合格率为98.9%,有三个样品不合格,其中两个样品铅超标、一个样品二氧化硫超标。

  行业专家市食品安全监控和风险评估中心吴燕涛博士详细介绍了抽检情况、检测分析的过程和结果。吴燕涛博士介绍,检测人员分别从商场、超市、便利店、农贸市场等地随机采集了45个紫菜样品和3个塑料薄膜样品,并利用氨基酸分析仪、红外光谱仪、扫描电镜等技术手段进行鉴别。检测分析显示,从外观看,紫菜和塑料袋断面微观形貌具有明显差异。紫菜的断面结构复杂,两侧分别有两层薄膜,中间夹着排列整齐的一个个紫菜细胞;塑料袋的断面结构致密,只有剪切时留下的撕裂痕迹,没有复杂的多级结构。从成分看,紫菜中都检出较高的蛋白质和氨基酸,含量分布比较集中,且富集了较高的有机砷、磷和钙元素;塑料袋中则未检出蛋白质和氨基酸。“从检测结果看,送检的45个紫菜样品均未发现网传视频所说的用塑料袋造假问题,蓄意使用废弃塑料制成紫菜的问题应该不存在。”

  准确辟谣,谣言止于精准出击

  市科协相关负责人表示,流言披上了科学的外衣,往往增强其迷惑性。面对“科学味”十足的谣言时,就需要对谣言的领域、传播方式做针对性辟谣工作。蝌蚪五线谱网相关负责人介绍了网站对 “塑料紫菜”的辟谣思路。首先是科学重演,根据网上视频实验完全可以复原验证。第二,进行逻辑驳斥,此谣言经不起科学的推敲,塑料的制假成本较高,制售假紫菜并不会有利可图。第三是追根溯源,追查谣言的起始传播源,准确打击。

  新浪微博社区管理中心相关负责人从谣言的传播角度提出了当前网络辟谣工作的难点和建议。他表示谣言的载体正在从过去的图文向短视频进化,自拍视频通过搜索往往很难找到原始出处,只能依靠政府部门来做实证调查。涉及食品的谣言受损害的往往是广大农民。这部分人群为自己发声辟谣的能力较弱,损失往往会很严重。网站一方面在辟谣的机制和措施上还有很大提升空间,另一方面也应在提高大众媒介素养上多下功夫。

  下一步,北京市网信办将进一步指导北京地区网站联合辟谣平台密切关注此类事件,加强主动联动更加有效的发挥平台作用。在大众关切、社会关心的问题上及时联合有关政府部门、科研机构、专家学者、媒体、网站等发布权威辟谣信息,澄清事实真相,规范网络信息传播秩序,避免谣言信息误导社会公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