闵大洪:2009年的中国网络媒体与网络传播

2009-12-16 12:18:42 星期三     

  2009年,互联网来到中国15年。

  中国自1994年全功能接入互联网以来,整个产业始终保持高速发展的势头。这与改革开放的国策密切相关,与经济持续的快速增长密切相关,与充满活力的市场经济机制密切相关。尽管全球遭遇金融风暴的侵袭,众多国家经济状况持续低迷,但中国经济迅速企稳回升,使中国互联网亦呈现“风景这边独好”的态势。在10月举行的中国互联网大会上,有关部门发布的一系列数字令人鼓舞:我国已建成全球最大的互联网基础设施,互联网覆盖全国所有城市,95.6%的乡镇接通宽带互联网,99%的行政村能够接入互联网;今年前三季度,我国互联网用户预计达到 3.6亿,普及率达到27.1%;互联网基础资源规模不断扩大,IP地址达到1.23亿个,达到全球第二,CN域名注册量达到500万,为全球第一;2009年上半年,我国有2.6亿人通过网络浏览新闻、2.4亿人通过即时设备进行沟通、7600万人使用网上支付、3600万人利用网络炒股……

  中国互联网在2009年呈现出“发展态势喜人,传播景象斑斓”的特点。

  一、最重大的网络报道

  新中国成立60周年的宣传报道无疑是2009年最重大的宣传报道战役。它既有前期多月的“预热”、“升温”,又有10月1日当天达到“沸点”的时刻。对中国网络媒体来说,这是一次传播实力和水平的全面检验。

  在国庆的宣传报道中,具有新闻登载资质的近200家网站是报道的主力,尤其是中央重点新闻网站更是发挥着核心作用。10月1日,人民网、新华网、央视网、中国网在天安门广场进行现场直播,发稿量巨大。如新华网前后方报道人员100多人,从10月1日0点至10月1日晚24点,共播发中外文文字稿近6300余条、中英文图片6000余张、视频时长2100分钟。新华手机报的“大阅兵” 号外,第一时间发送至4200万个手机用户。新华网全天网页浏览量达到5.96亿,参与新华网各种网上互动活动的网民超过2000万人次,流量峰值达到 100G,约是平常的9倍。

  央视网在国庆当天,与中央电视台同步直播庆典活动,向国内外网民提供了11个频道的视频直播入口,同时提供标清(380k)和高清(700k)的两种格式,当天页面浏览量达到5.03亿,在线同时观看人数达到262万人,手机电视访问量也创记录地达到691万。在报道规模及策划创新,重点新闻网站亦达到新的高度。如人民网推出的《中国坐标》大型专题,以“盛世盛典”、“中国策”、 “中国人”、“中国心”、中国影“五大板块为主体,以“对话中国”、“中国声音”等23个栏目为骨干,以“执政兴国60年”等70余个子专题为血肉,包括蒙藏维哈朝彝壮7 种少数民族文字和英法俄西阿日6种外文版,全方位展现了祖国60年的巨变。“爱我中华,网民总动员”等互动栏目聚集了众多网民的参与,Flash互动游戏 “网民方阵”创意与策划更让人拍案叫绝。

  据不完全统计,9月1日至10月8日,北京地区的主要网站千龙、新浪、搜狐、网易、TOM、中华网、凤凰网等共计推出专题、专栏1004个,累计总点击量突破25亿人次。其中,新浪的《国?家 –百年中国的新生与变革》专题报道方阵、搜狐的《中国红1949:我的解放时刻》、《大国印记:1949-2009中国60大地标》、《回望历史瞬间》等大型专题、网易的《中国制造》大型专题,非同反响。吸引广大网民参与,是今天网站运作的必然。如腾讯在“我的全家福”家族照片征集活动中,共收到网友提供的老照片近2万张,“传挂‘灯笼’,祝福祖国”活动,让QQ上立时点起了2853万盏灯笼。

  综观国庆60年的网络宣传报道,显示出多媒体、多终端、多语种和全时段、全方位的传播,规模空前,声势浩大;显示出网络与其他媒介通力合作,整合各种资源,力度空前,形态多样;显示出Web2.0理念的策划和运作到位,能够调动起亿万网民的高度关注和参与热情,创意空前,手法纯熟。

  二、最受关注的网络事件

  “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是今天中国网民的真实写照。

  2009年发生的国际、国内大事、社会热点问题、突发新闻事件,都逃不掉网民的“慧眼”,也逃不掉网民的“毒舌”(这里指尖刻的评论)。

  如央视新址火灾事件、工信部要求预装“绿坝”过滤软件事件、杭州飚车撞人事件、成都公交车燃烧事件、云南晋宁看守所死亡事件,河南灵宝追捕王帅事件、湖北石首群体事件、湖北巴东邓玉娇事件、吉林通钢群殴总经理致死事件、上海倒楼事件、上海“钓鱼”执法事件……,不胜枚举。伴随铺天盖地的网上评论,网民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也得到充分的发挥,不仅有对各类事件的高度概括,如“70码”、“楼脆脆”、“躲猫猫”、“临时性强奸”等,还创造了“草泥马”形象及动漫、歌曲等系列作品,甚至还发明出了新造汉字的技术。网上原发事件甚至是一句表达,也可产生料想不到的后续反应。如一句“贾君鹏,你妈妈喊你回家吃饭”,演化成一种召唤人的普遍方式,一句“哥吃的不是面,是寂寞”,也赢得了不少人的共鸣。在现实与网络的交织互动中,尽显转型期中国社会的矛盾与冲突以及人们的种种心态,也反映出主流文化、边缘文化、流行文化等各种文化在互联网上各有展现的状况。

  在今天,当重大事件发生时,人们已不是单纯的“围观者”,而且成为积极的“报道者”。如2月9日晚,中央电视台新址发生严重火灾,大火从楼顶烧到楼底,扑救达6小时之久。从火灾发生的那一刻起,民众就利用手机、互联网等手段报道火灾过程,随后围绕火灾原因、火灾损失、火灾责任在互联网上展开评论、问责,至少到2月12日的三天内,始终是民众最关注的事件,尽管传统新闻媒体对这场火灾的报道进行了“淡化”处理,但民众却借助互联网和手机实现了一次规模空前的公民报道与全民传播。在一些重大事件发生时,一些公民甚至立即前往当地利用自己的博客或其他网络传播途径发出报道,有的主动发起汶川地震学生死亡人数的调查,有的主动进行专题采访或长途采访。在中国传播格局中,网络“公民记者”、 “公民记录者”的活跃,正使其开始形成气候。

  三、最受重视的网络呈现

  对网络舆情的重视,在今年达到无以复加的程度。伴随“全民麦克风”时代的来临,伴随一些地方突发性事件和群体性事件的不断发生,各级政府部门更加关注在互联网上表现出来的社情民意,有关网络舆情系统的研发、机构的成立、研究的开展和报告的发布,呈现一片热闹的景象。

  在技术辅助手段方面,目前国内至少有十数家公司着力开发网络舆情信息搜集系统,试图为政府部门和企事业单位提供一个完整的应用解决方案,中国网下属的技术公司还研发出了用于客户端的软件系统“专讯通”。

  在产学合作研究方面,2008年12月24日,中国人民大学和方正集团合建人大— 方正舆情监测研究基地,2009年1月10日,北京交通大学成立网络舆论安全研究中心,2009年7月2日,南京大学网络传播中心与谷尼国际软件(北京)有限公司合建南京大学谷尼舆情分析研究实验室。

  在信息产品方面,人民网舆情监测室创办的《网络舆情》于1月8日正式出刊。该刊宗旨为:帮领导干部读网。分“时事版”和“研究版”,每周各一期,印刷出版。年内,该机构还先后策划推出了《2009年上半年地方应对网络舆情能力排行榜》、《金融危机以来中国境内企业舆情应对能力排行榜》、《2009年1-10月网络文化热点排行榜等项大型报告,都被众多媒体和网站转载刊发,引起社会广泛的关注。由正义网(《检察日报》网站)创办的《政法网络舆情》,在2008年已创刊,2009年1 月1 日起,每周一期正式出版,其宗旨为:网络舆论分析,法治决策参考。

  在网络舆情信息工作的经验总结方面,由中宣部舆情局主编的《网络舆情信息工作理论与实务》一书,5月由学习出版社出版。该书把网络舆情工作分解为发现、筛选、研判、调查、编写、报送等6个环环相扣的阶段,条分缕析地加以说明。

  四、最具效用的网络平台